星期日, 1月 21, 2007

精靈的一封信

空氣指數已超過了安全水平,人類依然沒不關心。頭開始有點暈眩,並不是因為空氣的關係。窗外的噪音越來越大,鳥兒的鳴叫聲卻漸漸的在消逝。

現在是三點零八分,電視正播報八卦新聞。看著秒針徐徐的移動,想到了某件事,卻又忘了某件事。習慣性的將報紙從封底翻到封面,卻不知在干什麼。一切很空。感覺象是在做件很無聊的事。

將窗口打開,發現成群的思念往我沖來,把我包圍。窒息。心情有點鬱悒,性情飆升至攝氏三十八度。我的精靈,你到哪了。將桌上的信又從新的拿來看了一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走了,別誤會,並非因為你,而是這個小鎮。不,應該改口了,是城市了。這裡已不再適合我了,已沒什麼可留戀的了。再多待一會兒,恐怕我那原是色彩艷麗的服飾也將被污染了。

你成長了,我能教的也教完了。唯一想告訴你的是,堅持當初的理想,別放棄,那兒或會有更光明的前程。對錯、是非、好壞、偏正,這一切你都會衡量了吧?人生的道理應該也分得七七八八了。

最後,我不讓你變得更完美的原因,你能明白嗎?你先想想吧,你應該能想到的。我離開的另一個原因,是因為你得教育下一代,別讓他們象現在的人類那麼醜陋與機械化。你要教育他們,你的目標並不是完美或是無缺,而是幫助他們區分事物,縱然偶爾會有些許的風浪,阻撓,讓你感到煩悶,感到暴躁,你也該教出不屈不撓的孩子們。我將這一切交托予你,你亦要交托給孩子們。他們明白後,必然也會交托給他們的下一代。在這過程中,你或會有新的領悟,更了解除了完美,還有其他較完美更重要的事物等待著你去發覺。相信我。

我走了,從回大自然的懷抱﹐期待有著能與你的孩子們相會的一天。

最後,得告訴你,不讓你更完美的原因。這是因為,太完美會是一種缺陷。就這麼多了,最後的最後,記得,別忘了我們之間的諾言,你得教育下一代。拜拜。

你的精靈
筆于

離去的那天


P/S: 說了要放上來的,於是決定就今天好了:)

這是原文,被刪除後的文章,需要時間找呢...
重新細讀一篇,發覺,除了完美那句以外,其他的内容,還真的是有點可笑了些...
畢竟是若干年前的事了吧...

而且,不得不承認,還真的是挺囉嗦的 -_-
=p

呵呵......

心情.隨寫

答應過,要放些舊作品上來的,只是暫時有點懶惰:Þ

也沒差,在這特別的日子,就小小感謝你那午夜的祝福...

解我那一夜的愁思...

倒是難爲了你,隔天還必須趕場子...

希望你有充足的睡眠...

嗯... 嗯...

... 用上一世人的時間找尋,原來遇見只是那麽的一刻 ...

幸福滿滿,且行且珍惜... :)

p/s: 多等一會兒,就把舊文章貼上:)
之後可能沒電腦用了,所以,可能只有回復,貼文章就得看情況了:'(

星期五, 1月 05, 2007

淺談科學 - 粒子(量子力學)

關於粒子的論點,這裡有部分比較科學的解釋。這段發表,是不久前從某中文論壇看到的,其中小部分關於佛教的内容,阿藏抽了出來,直接截取當中科學的論點來給大家看看,當作一個參考


文章發表 原發表人: 喜近曲

是否基本粒子是最基本的?基本粒子是不会变化、永远以同样的形态出现?基本粒子是物质的组成的部分。那么何谓质能互换方程式?物质和能量是互换的,所以我们能说物质是永远的以物质的形态出现的吗?不。物质有时是以粒子的形式出现,有时又是以能量的方式出现。另外,所谓的粒子,又不过是物质所呈现的其中一种面向的性质,并不代表物质真的就是以粒子的方式组成的。物质在很多方面反而是以波动或场的性质显现的。这都是量子力学里头很重要的课题。那些粒子,真的是“有”吗?我不止一次地提过,科学家在观察真空的时候发觉到,在真空里,会有一对粒子从无当中产生出来,然后当两粒粒子相撞的时候,又会全然消失。粒子是本有的吗?


爲了證實確實有所言論之發表,阿藏大略搜索了一番,給個大概的論點來證明確實有相關的理論存在,並非無中生有。全文阿藏暫時沒時間看完,所以暫時摘錄于此:

真空 vacuum


本指没有任何实物粒子存在的空间,但什么都没有的空间是不存在的。而假设你把一个空间的气体都赶跑,会发现还是不时有基本粒子在真空中出现又消失,无中生有。物理上的真空实际上是一片不停波动的能量之海。当能量达到波峰,能量转化为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,当能量达到波谷,一对对正反基本粒子又相互湮灭,转化为能量。
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
完整的相關文章可以參考以下的連接: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85005.htm


補上另一個查找到,關於‘湮滅’之說的觀點:

發表者 卢杲 研究員 英國倫敦技術物理研究院

过去人们认为正、反电子相撞“湮灭”成光子,其实用“湮灭”这个词是不恰当的,因为光子与光子相撞后又能生成正、反电子或正、反夸克。在解决了“粒子质量生成”疑难之后,就会发现0质量的光子与有质量的电子、夸克之间的转化是很正常的,它们之间只是相互转化,而绝不是湮灭。
... ... ... ...

以上的摘錄,可在此處尋獲:
http://cosmoism.bokee.com/488007.html

完整原文連接如下,該論文似乎頗長:
http://cosmoism.bokee.com/488020.html


其實,從去年開始,阿藏也開始對粒子有興趣,於是有開始想了解的意思...

只是,繁務纏身,可能暫時必須擱置一旁,找些時間配合配合了。

星期四, 1月 04, 2007

續談玄學

論語中孔子有道是:“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”

常聼人說,知命知命,只是,怎麽樣才算是知命呢?也因爲如此,很多人都有迷失於算命的問題。然後,多半的都會被命中注定之類的言語牽著走。於是,造就了另一個宿命主義。

三十嵗以前,如果是以另一種方式來思考,就是:你已經知道需要有所改進,那麽當下執行,時時提醒自己。那麽當三十嵗到來時,如果真的想算。到時候,算的可能會有點差別了。或會察覺到,命運的不可思議。

如果可以,知命,最好的階段,個人認爲是三四十嵗以前。其實這個也算是曾經和友人有所探討後的一個結論。因爲,在這之前,個人的想法似乎苛刻了點,認爲,知命盡量在三十嵗以前。經過朋友一番的解説,後來也有所感同身受。於是,有了這麽一個結論。

倘若不以這為出發點,那麽對於那些放不下的人,三十嵗以前算,對其個人的思想影響可大可小。如果依早前阿藏和另一友人乙交流過的看法來説,乙認爲可以從小就替小孩算算,那麽管教方面可以顧得比較周全,猶似未雨綢繆吧。這,也是不錯的見解。然而,也存在著另一個問題,父母的問題。這時候,父母怎麽想也是一個問題所在。

這種問題,可能是見仁見智的了。

這樣想的好處是: 對於過於依賴玄學的,他們會比較懂得放下,比較不會認命,一籌莫展,成日唉聲嘆氣。原因不外,難有所把持。更甚者,迷失其中。

豈不哀哉!

呵呵......


今天似乎放了好多的文章。可能擔心未來沒什麽時間吧。不過還是會盡量挪出一些時間給身邊的人:)

小談現實記趣

今天談到友人的一些。又牽扯了一些現實的觀點。現在大概抓到一些表達的概念,就放這邊好了。遺漏而無法完整解説的要點,就是那一份真。看來,還是不擅長用文字和言語來表達的關係所至。

有説,現實沒什麽不好,只是要懂得把持。確實,而且,之所以會有現實的存在,也不過是人爲的因素佔據大部分的原因。然而,太多的現實,少了一份真。

於是,大部分的人做什麽事,都自然而然的會有一個目的。目的好的,倒也還好。要是不好的,就不同了。

於是,後來,就說能應用,能接收,卻不夠究竟,因爲少了那一份真。這個世界本來就殘缺,所以現實和那一份真都不可或缺。必須至少保留那一份真,才能察覺到,原來這個世界,仍有所是處。那麽,下一代的人們才會有所體會、了悟,借而開創出另一片新天地。如果少了這一份真,相對這殘缺而言,就少了一分美。

友人的問題,其實也覺得,還沒能面對(小)部分的過去。有時候和他們出來,雖然不常如此,但是,偶爾可以察覺得到,友人小有一些問題。當然,人人都難免會有一些得處理的問題。視乎輕重而已。本身又豈會例外?

因爲之前的一些交談,所以也大概了解到,或許和部分過去的事物有所關聯。這,也是我所關注的一點。然而,這個友人,卻也偶爾會關注一些我的事情。或許,算是彼此慰問吧:D 也算是我們的溝通與關心的方式吧:)

當然,可能我所認爲的有誤。但,也難保友人死硬不承認。因爲啊,個人覺得,就這點上而言,彼此都少有硬性格 哈... :P

偶然想起,之前提到,父母過世的相關文章,可能不會哭泣,也可能會哭泣,然而,哭泣的感覺會是不一樣的,不會是悲傷之情。當中提到,不久前有個友人,也持有相同的觀念。這個友人不是誰,就是我們談論的那個朋友:)

想想,再過不久,處理好一些事情後,可能會讓這個友人來看看這個部落格;P
其實應該也沒什麽,只是擔心他心臟負荷不了我這篇文章給了他那麽多同門的敵意 哈啊...

呵呵......

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III - 文句摘錄

好了,似乎也拖了好段時間了。這下總算抽空將個人喜歡的文句摘錄放上來了。這下,總算結束了。




天地無情,萬物循環。用人的有情眼睛來觀照,難免徒惹感慨。除非人是星星,不管照看這世界多久,他就是不聼不聞,不爲所動,不參與不干涉,兀自明滅閃耀。

如果人能從自己的靈魂出走,那該有多好?

人不是風。在這個城市裡,要活得像個人,就得像個人,就得要有工作,有錢,有住所。簡單地說,要有一個身份,然後,才成其為一個人,一個臺北人。

讓自己在社會上定位。多少人爲這句話,同時就讓自己在生命中定格?

淡而無味,可是芬芳,就當它是酒吧... ... 沒有酒的時候,到河邊去捧飲自己的影子... ... 沒有嘴的時候,用傷口呼吸。

換一個人比較能了解的説法,是減輕大家的顧慮... ...

黑暗並不能造成陰影,光亮才能。(按: 爲何要在意陰影,有光亮時,該注意的是光源。也別因爲一個陰影,而忽略了一整片的光亮。)

材料相同,可是際遇不同哪!(材料再怎麽想同,也不可能完全相似,加上際遇的不同,變數更大了。)

回擊成長造成的扭曲...(有時候,改變外在的因素,未必就能解決問題,很多時候,還是老話一句,心境的問題。)

重點是,你是全神注目在你自己的人生,還是這個世界?

不是自己太頽廢,使這個城市本身就夠頽廢。(城市的頽廢,也不過來自於渺小的人類本身吧)

天地之間本來就無限廣闊。其他人的生活觀是其他人的事,這個城市多麽無辜,它從來沒有也不曾困住人,是人的狹隘思維困住了這城市。

一只山上的蝴蝶會循著山路飛行嗎?不會。但是人有沉重的雙腳,所以只好依照著前人闢下的路途前行。

一個悶雷一樣的聲響從谷底傳來,又歸於寂靜。

人不就像海岸邊的這隻狗?用生命緊緊抓住自己的桎梏,不是不自由,是不敢也不能想象自由。
感知這個世界之前,先向你們自己的内在探索。





好多的摘錄,其實也不是每個都放上自己的意見,有些摘錄,純粹是因爲讚嘆其文句採用之美,甚或欣賞作者的思考。未必就是贊同作者論點而摘錄,當然,不排除也有存在贊同的部分。

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總算告一段落,現在,看著的是《燕子》。幾近尾聲了。暫時給我的感覺,比較趨向於内心的探討多些吧。需要些時間思考。

呵呵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