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1月 04, 2007

續談玄學

論語中孔子有道是:“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”

常聼人說,知命知命,只是,怎麽樣才算是知命呢?也因爲如此,很多人都有迷失於算命的問題。然後,多半的都會被命中注定之類的言語牽著走。於是,造就了另一個宿命主義。

三十嵗以前,如果是以另一種方式來思考,就是:你已經知道需要有所改進,那麽當下執行,時時提醒自己。那麽當三十嵗到來時,如果真的想算。到時候,算的可能會有點差別了。或會察覺到,命運的不可思議。

如果可以,知命,最好的階段,個人認爲是三四十嵗以前。其實這個也算是曾經和友人有所探討後的一個結論。因爲,在這之前,個人的想法似乎苛刻了點,認爲,知命盡量在三十嵗以前。經過朋友一番的解説,後來也有所感同身受。於是,有了這麽一個結論。

倘若不以這為出發點,那麽對於那些放不下的人,三十嵗以前算,對其個人的思想影響可大可小。如果依早前阿藏和另一友人乙交流過的看法來説,乙認爲可以從小就替小孩算算,那麽管教方面可以顧得比較周全,猶似未雨綢繆吧。這,也是不錯的見解。然而,也存在著另一個問題,父母的問題。這時候,父母怎麽想也是一個問題所在。

這種問題,可能是見仁見智的了。

這樣想的好處是: 對於過於依賴玄學的,他們會比較懂得放下,比較不會認命,一籌莫展,成日唉聲嘆氣。原因不外,難有所把持。更甚者,迷失其中。

豈不哀哉!

呵呵......


今天似乎放了好多的文章。可能擔心未來沒什麽時間吧。不過還是會盡量挪出一些時間給身邊的人: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