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了,似乎也拖了好段時間了。這下總算抽空將個人喜歡的文句摘錄放上來了。這下,總算結束了。
天地無情,萬物循環。用人的有情眼睛來觀照,難免徒惹感慨。除非人是星星,不管照看這世界多久,他就是不聼不聞,不爲所動,不參與不干涉,兀自明滅閃耀。
如果人能從自己的靈魂出走,那該有多好?
人不是風。在這個城市裡,要活得像個人,就得像個人,就得要有工作,有錢,有住所。簡單地說,要有一個身份,然後,才成其為一個人,一個臺北人。
讓自己在社會上定位。多少人爲這句話,同時就讓自己在生命中定格?
淡而無味,可是芬芳,就當它是酒吧... ... 沒有酒的時候,到河邊去捧飲自己的影子... ... 沒有嘴的時候,用傷口呼吸。
換一個人比較能了解的説法,是減輕大家的顧慮... ...
黑暗並不能造成陰影,光亮才能。(按: 爲何要在意陰影,有光亮時,該注意的是光源。也別因爲一個陰影,而忽略了一整片的光亮。)
材料相同,可是際遇不同哪!(材料再怎麽想同,也不可能完全相似,加上際遇的不同,變數更大了。)
回擊成長造成的扭曲...(有時候,改變外在的因素,未必就能解決問題,很多時候,還是老話一句,心境的問題。)
重點是,你是全神注目在你自己的人生,還是這個世界?
不是自己太頽廢,使這個城市本身就夠頽廢。(城市的頽廢,也不過來自於渺小的人類本身吧)
天地之間本來就無限廣闊。其他人的生活觀是其他人的事,這個城市多麽無辜,它從來沒有也不曾困住人,是人的狹隘思維困住了這城市。
一只山上的蝴蝶會循著山路飛行嗎?不會。但是人有沉重的雙腳,所以只好依照著前人闢下的路途前行。
一個悶雷一樣的聲響從谷底傳來,又歸於寂靜。
人不就像海岸邊的這隻狗?用生命緊緊抓住自己的桎梏,不是不自由,是不敢也不能想象自由。
感知這個世界之前,先向你們自己的内在探索。
好多的摘錄,其實也不是每個都放上自己的意見,有些摘錄,純粹是因爲讚嘆其文句採用之美,甚或欣賞作者的思考。未必就是贊同作者論點而摘錄,當然,不排除也有存在贊同的部分。
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總算告一段落,現在,看著的是《燕子》。幾近尾聲了。暫時給我的感覺,比較趨向於内心的探討多些吧。需要些時間思考。
呵呵......
星期四, 1月 04, 2007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